2月21日,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似乎與往年略有不同,通篇的領導講話中很難發現“鐵腕”、“關?!边@樣咬牙切齒的字眼,“環保信用”以一種更加理性的姿態走上臺前。
副省長張敬華指出:“環保失信企業聯合懲戒辦法”讓企業不單注重經濟更加注重名譽。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這樣表述:江蘇環境信用參評企業已增至2萬多家,相關改革經驗被環保部轉發全國推廣,南通環保信用體系建設經驗入選省深改組“江蘇基層改革探索100例”。<?xml:namespace prefix="o">
短短幾年時間,“環保信用”像是一股清流,潤澤了江蘇這塊飛速發展、秀美豐饒的大地。務實歸集當今生態文明時代適用的法律標準,激勵區域、企業、公眾共同維護生態保護保障能力,“環保信用”輕巧的身姿、長袖善舞的方式,讓環境管理更理性了。環境保護這個眉頭緊鎖的壓力部門,也不斷展示出文明范兒了。在突出環境問題集中的“攻堅期”、深化環保制度改革的“窗口期”,“頭疼醫頭、腳疼醫腳”的老辦法,已然被社會發展唾棄,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提升基礎管理、科技支撐的檔次和層級。
黨和國家從統籌推進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、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的高度,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帶有根本性、方向性、制度性的重要部署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吃透生態文明建設的“路線圖”,讓綠色發展的步伐因為有類似“環保信用”這樣的潤滑劑的注入而更加堅定、游刃有余。
春意已濃,我們相信,深化環保制度改革的重要“窗口期”,2017年的江蘇環保事業必將是另一番智慧格局。